Page 35 - 奈及利亞
P. 35
經 濟 環 境
及經商環境評比。近年來Apapa港口通關及交通阻塞,增加貨物進出口成
本,2021年起奈國Apapa及Tin-Can港上年因引進電子叫號系統(electronic
call-up system、Eto),有助改善當地海運交通阻塞、港口租用者及物流時
間與成本。以往2至3週通關時間也因此縮短至2至3天;貨車司機港口交
通成本亦由25萬至30萬奈拉降至3萬奈拉。耗資15億美元Lekki擬於2022年
12月啟用,未來將透過貨櫃通關自動化節省貨運成本與效率,致力成為
奈國第一個自動化通關港口。
奈及利亞工業基礎薄弱,雖然政府鼓勵各產業在當地製造生產,惟因
周邊及上下游產業尚不 完整,再加上水電供應不良等,各項因素均不利
工業發展,製造業一直停滯在起步階段,目前除鞋類及日用食品等,簡
易加工及組裝作業外,尚無其他工業。
(二)競爭對手國在當地之行銷策略
目前我國在奈及利亞市場最大競爭對手仍是中國大陸,自1990年代開
始,中國大陸業者開始以低價競爭的方式,迅速大舉搶占奈及利亞市
場,由於當地買主不甚重視品質,最在意僅為產品價格,此舉導致我國
產品逐漸不敵而陸續淡出市場,中國大陸已成為奈及利亞最大進出口及
貿易夥伴,其所售產品多數價格低廉,種類繁多,從一般家用品、食
品,到消費電子、機械、機車、汽機車配件、電腦配件及通訊等,嚴重
排擠了我國產品。
另外中國大陸人大量踴入奈國,深入市場長期耕耘,亦形成當地之一
股勢力,目前拉哥斯地區,據估計就有中國大陸人3、4萬人,而臺商現
可能只剩不到100人,更加造成我國業者經營壓力。紡織品和衣服是中國
大陸對奈及利亞的主要出口專項,占中國大陸對奈及利亞總出口的15%。
中國大陸近年來採雙邊經濟合作方式,由中石油、中石化、葛洲壩集
團、中國路橋、中國農業發展集團、中建材、南方航空公司等大型中國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