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印度
P. 13

自然人文環境






                           具。

                    (四)特殊風俗習慣


                                種姓制度發源於西元前12世紀,迄今已有約3,500年歷史,是印度社

                           會的一大特色。該制度源於婆羅門教,印度教承襲使用,講究尊卑貴賤

                           等級分明,分為婆羅門( Brahmana ,掌宗教及教育)、剎帝利

                           (Kshatriyas,掌軍政)、吠舍(Vaisya,商人)、首陀羅(Sudra,農

                           民)等四個階級,另有所謂賤民(the untouchable/Dalit)階級,地位在


                           上述四個種姓階級之下,甚或排除在種姓之列(out caste)。每一種姓

                           內再進一步區分為上下尊卑不同的階層(sects),直至3,000餘類,稱為

                           迦提(Jati)。種姓在人出生時便已決定,是終生無法改變的世襲體制,

                           亦決定人的門第及職業,並形成其社會生活所屬的社群。每一種姓、團

                           體及族籍世代延襲,門第觀念甚深。種姓制度觀念已行之數千年,影響


                           印度文明演化、社會結構、政治運作、經濟發展等至深且鉅,是瞭解印

                           度不可不知的重要元素。

                                時至21世紀,印度社會及分工仍受該種姓觀念影響,造成許多社會

                           不公現象,影響整體經濟運作效率。雖亦有人主張印度貧富差距懸殊,

                           安於階級現狀,配合宗教輪迴信仰,係維持印度社會安定之主要力量,


                           但在現代社會中,其衍生之負面效應已廣為印度有識之士及世界人權組

                           織詬病。甘地領導獨立運動時雖曾大力鼓吹破除種姓階級觀念,且憲法

                           早已明文禁止種姓制度,但一般大眾,尤其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仍積習

                           難改。

                    (五)民情


                                印度生活習俗深受宗教信仰影響,重視傳統,民風保守。已婚婦女

                           外出多穿著傳統紗麗(Sari),家庭以男性父兄為中心,子女婚姻多仍

                           由家長決定。




                                                                                                   3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