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新加坡
P. 39

經       濟      環       境






                                       ,新加坡企業局將與參與計畫的金融機構分擔公司50%破產的

                                       貸款違約風險。利率、償還架構、抵押及認股架構將由參與計


                                       畫的金融機構制定。公司需為新加坡本地註冊且營運,其於當

                                       地持股至少30%,集團年銷售額不超過1億星幣或雇員不超過

                                       200人者均可提出申請。

                    (七)生物製藥業

                                新加坡生物製藥業的產值在過去20年增加了兩倍,儘管籠罩在疫情之


                           下,2021年生物醫藥製造業成功爭取到17.69億星幣(約13.15億美元)的

                           固定資產投資。除了在醫學及臨床研究方面建立了許多先進的硬體設

                           施,生物醫藥開發的軟實力也是世界一流的水準。

                                2010年起,受到國際趨勢影響,新加坡的傳統製藥業企業研發預算緊

                           縮,使新加坡經歷一波知名國際生物製藥公司撤出新加坡,包括美國藥


                           劑禮萊(Eli Lilly)關閉在新加坡成立9年的研發部門、美國製藥龍頭輝瑞

                           (Pfizer)也關閉了在新加坡萊佛士醫院的臨床研究單位,以及英國最大

                           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康(GlaxoSmithKline,簡稱GSK)結束其在新加坡成

                           立近8年的研發部門。不過在經歷這些低潮之後,近幾年再度迎來新加坡

                           製藥業的春天,新一波的藥劑業投資捲土重來。2015年1月,日本中外製


                           藥(Chugai)宣布擴大新加坡科研部門,並投注資金4.7億星幣(約3.5億

                           美元);日本武田製藥(Takeda)也宣布擴大其在新加坡的業務,在新加

                           坡設立武田亞洲開發中心、疫苗事業部和亞太區總部;美國製藥大廠艾

                           伯維(AbbVie)在2016年耗資3.2億美元打造新廠;英國葛蘭素史康

                           (GSK)將其總部亞太總部搬遷至新加坡,新總部已在2017年下半年落


                           成,葛蘭素史康(GSK)看好亞洲新興市場,並且預計其製藥、保健與

                           疫苗業務會在亞洲市場取得快速的增長,因此在新加坡設立總部來迎合

                           這個商機,以供應亞洲、中東和非洲等區域市場的需求。2021年5月,與




                                                                                                    29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