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2020年起,COVID-19疫情帶來對半導體的強勁需求,同時因全球半導體產能幾乎集中在東亞地區,疫情帶來的人流物流阻礙,使供給趕不上需求速度,因而產生了「晶片荒」一詞來形容當時的情勢,也讓世界各國驚覺半導體的重要性。此時國際半導體設備大廠除了積極擴產外,也加強在亞洲如半導體生產大國的臺灣、南韓,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投資布局力道,提高就近供應的可行性、強化供應鏈韌性。疫情趨緩隨著美中衝突層級逐漸提升,在中國大陸近三年皆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情況下,各大廠商則紛紛加速調整供應鏈的布局策略,以降低後續帶來的營收衝擊。
近年除了新興終端應用如HPC、5G及車用電子所帶來的半導體需求外,自2019年末開始的COVID-19疫情帶動遠距上班上學的需求,更加強烈地推升對半導體的需求量,進而帶動各大半導體廠積極擴產,致使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呈現連續三年的正成長,於2022年達到1,076.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半導體設備主要供應商集中於美國、荷蘭及日本,而設備市場則近8成集中於東亞,以2022年全球占比為例,分別為中國大陸占26.3%、臺灣24.9%、南韓20%及日本7.8%。在這些半導體設備主要生產國中,除了日本於地理位置上較接近客戶,對於赴海外設製造工廠之動機較低外,其餘美商如Applied Materials及Lam Research、荷商ASML等為就近服務客戶,皆於亞洲設有相關製造基地。而這些製造基地多以組裝及少部分製造為主,主要目的多為能為客戶及時提供零組件更換,以及降低物流成本。
然而,經疫情影響後,各國將半導體視為戰略物資之一,皆積極加強國內半導體自給能力。特別是美國,近期宣布擴大《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CHIPS Act)的補助範圍,納入上游供應鏈的半導體設備及化學材料等領域,以提昇半導體製造商在美國投資的意願,並促進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而此舉不僅象徵著半導體作為戰略資源的地位,也代表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安全的命脈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半導體設備廠商也紛紛加速調整布局,以應對全球供應鏈的短鏈化趨勢。由於半導體設備行業,在技術及資金上皆有著較高之門檻,長期以來市場上由少數幾家領導企業主導,其中包括了ASML、Lam Research及Tokyo Electron等大廠。以下便彙整上述設備大廠因應情勢調整之策略做法:
臺灣在半導體領域擁有卓越專業知識、先進製造能力和完整產業聚落,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樞紐,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面臨諸多挑戰之際,國際半導體設備大廠仍相繼來台建立製造與研發能力,同時結合臺灣本地製造能量,持續強化臺灣半導體產業生態系。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金屬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