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經消息
-
新加坡分析師認為,星國若徵收財富稅須與他國稅收制一致,以保持金融中心地位
2021-10-14
-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0月14日報導,近期有關星國是否課徵財富稅引發市場熱議,財富稅通常包括淨財富稅、房地產稅、資產增值稅和遺產稅等;新加坡曾徵收遺產稅,但於2008年取消。
- 受訪分析師多認為,目前全球主要金融與財富管理中心並未徵收淨財富稅,因此新加坡若實施任何形式財富稅,皆應與其他金融中心如香港、倫敦和紐約的稅收政策保持一致,減少資本流出風險,以免影響新加坡作為金融和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另徵收財富稅會帶來成本,且並不一定會達到財富再分配的目的。
- 新加坡專門為家族理財辦公室提供法律、稅務和資產管理等諮詢服務的曙光至尊家族服務集團創辦人徐欽實指出,政府在考慮實行任何稅率調整時,亦須考量其他國家的稅收政策。他預計資產稅務分級不會立即在新加坡實施,因為如向豪宅徵收更高稅率,將導致高所得人士購買其他市場的房地產。星展集團財富規劃、家族理財辦公室和保險解決方案部區域主管李文修也希望政府能借鏡芬蘭、瑞典和奧地利等歐洲國家曾在90年代徵收財富稅的經驗,這些國家在徵收財富稅數年後,因資本外逃、高額行政費用和造成企業經濟負擔而取消。
- 普華永道新加坡稅務主管合夥人胡和坤認為,新稅收可能帶來高額管理成本和執行上的不確定因素,而調整現有制度以提高累進性,例如調高房地產稅,執行起來會比較簡單,但任何變動均須深思熟慮,以免損害房地產和相關金融服務領域。長遠而言,如果政府支出能來自經濟成長是最有利,收入增加會加強國家的信用評級,使新加坡能夠繼續為基礎建設籌集資金。
- 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林秀心指出,財富稅成為全球熱門話題,一部分原因是要解決收入差距擴大問題,另一方面則是過去兩年政府因應疫情推出前所未有的財政政策,須填補收支缺口。此外,新加坡因應氣候變化和數位化的財政支出不斷增加,也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是否徵收財富稅,須權衡多重因素,例如消費稅調高2%是否足夠,是否須進一步依賴國家儲備淨投資報酬貢獻(NIRC)。雖財富稅會對資金流動造成一定影響,但新加坡作為金融中心尚有其他考量因素,包括:地緣政治、整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環境,另新加坡金融業還有其他優勢,包括:新創業環境蓬勃、新計畫如綠色融資和碳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