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9年11月15日
商情本文:
香港政府發表《2019年第3季經濟報告》和2019年第3季度的香港本地生產總值修訂數字。港府經濟顧問歐錫熊闡述2019年第3季的經濟情況,並提供最新的2019年全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和物價預測。
一、詳細分析
(一)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發布的修訂數字,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在2019年第3季按年實質下跌2.9%(與預先估計相同),與第2季的0.4%成長相比較,情況急速惡化。2019年首3季合計,實質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按年下跌0.6%。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繼第2季呈現0.5%跌幅後,在第3季顯著下跌3.2%(與預先估計相同)。由於連續兩季收縮,香港經濟在第3季步入衰退,是自2009年「環球經濟大衰退」以來首次。
(二)對外貿易:
隨著全球經濟放緩及美國與大陸貿易磨擦升溫,外圍環境在第3季變得更為嚴峻。整體貨品出口按年實質跌幅擴大至7.1%,是自2009年第3季以來最大的單季跌幅,第2季則下跌5.4%。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顯示,出口表現在臨近季末時逐步惡化。按市場分析,輸往美國的出口繼續顯著下跌,而輸往歐盟的出口大幅惡化並呈現雙位數跌幅。輸往不少主要亞洲市場(包括大陸和日本)的出口亦呈現不同程度的跌幅。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整體貨品出口在第2季呈現2.0%的實質跌幅後,在第3季下跌0.6%。
服務輸出急劇惡化,繼第2季收縮1.1%後,在第3季按年實質急挫13.8%,是自2003年第2季以來最大的跌幅。由於持續的暴力示威活動嚴重打擊訪港旅遊業,旅遊服務輸出急挫32.2%。運輸服務輸出的跌幅明顯擴大,反映貨運及客運往來疲弱。隨著全球經濟成長回軟,跨境金融及商業活動轉弱,金融服務輸出和商用及其他服務輸出亦告下跌。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服務輸出在第2季實質下跌5.8%後,在第3季顯著下跌12.5%。
(三)內部經濟:
內部需求在第3季明顯轉差。私人消費開支大幅減弱,實質下跌3.4%,是自2009年第1季以來首次呈現按年跌幅,第2季則輕微上升1.3%。私人消費開支的跌幅,主要是反映香港社會事件對與消費相關的活動構成嚴重干擾,經濟前景欠佳亦影響消費情緒。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私人消費開支在第2季實質輕微下跌0.1%後,在第3季下跌4.1%。港府消費開支在第3季穩健成長5.9%,增幅高於第2季的4.0%,部分抵銷上述發展的影響。
按香港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計算的整體投資開支在第3季按年實質顯著下跌16.3%,較第2季10.8%的跌幅進一步擴大,是自1999年第2季以來最大的季度跌幅。其中,由於外圍不利因素增加和香港社會事件令業務短期前景相當不明朗,機器、設備及知識產權產品購置的開支急挫26.6%。同時,樓宇及建造開支繼續下跌5.7%。除私營機構樓宇建造活動在香港經濟狀況欠佳的情況下減慢外,公營部門的開支亦縮減,原因是新動工項目的產量尚未足以抵銷部分大型基建項目落成的影響。
(四)勞工市場:由於經濟情況惡化,勞工市場有所放緩。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在第3季微升至2.9%,就業不足率則仍維持在1.0%。與消費相關行業受香港社會事件重創,該等行業的失業率升幅更為明顯。低收入工人的就業收入按年繼續上升,但整體收入成長放緩。
(五)資產市場:
香港股票市場在第3季大幅調整。香港社會事件、美國與大陸貿易磨擦相關的不確定性,以及全球經濟成長疲軟,令投資氣氛顯著受到影響。恒生指數(恒指)在9月底收報26,092點,較6月底下跌8.6%,是自2015年第3季以來最大的季度跌幅。恒指在11月14日收報26,324點。
香港社會事件、美國與大陸貿易磨擦升溫,以及全球經濟轉弱,均打擊市場氣氛,令住宅物業市場在第3季略為回軟。大部分買家更趨審慎,賣家在議價時的態度普遍軟化。第3季住宅物業成交量(以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的住宅物業買賣合約總數計算)由第2季的暢旺情況大跌40%至12,336份,較2018年同期則下跌14%。住宅售價在季內下跌3%,但仍較2018年12月高6%。民眾的置業購買力指數仍然處於約73%的高水平。住宅物業租務市場相對較為穩定,住宅租金在季內微升1%。同時,商業及工業樓宇市場亦轉趨淡靜。所有主要市場環節的交投活動均顯著減少,售價在季內下跌,租金則呈現不同走勢。
(六)物價:消費物價通膨在第3季進一步上升,主要是由於新鮮豬肉供應減少,令豬肉價格升幅擴大所致。撇除香港政府一次性紓緩措施的效應,基本消費物價通膨由第2季的2.9%上升至第3季的3.3%,其中1.0%是豬肉價格上升直接造成。消費物價指數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維持大致溫和。私人房屋租金的按年升幅自2018年年底以來大致放緩。營商成本方面,勞工成本繼續平穩上升,商業樓宇租金成本壓力在經濟疲弱的情況下則稍為緩和。外圍價格壓力進一步緩和。隨著全球經濟成長減慢,多個主要進口來源地的通膨放緩,國際商品和能源價格普遍持續疲軟。上述因素,加上港元在過去一年多跟隨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升值,令進口價格壓力略為紓緩。同時,整體消費物價通膨由第2季的3.0%上升至第3季的3.3%。
二、2019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和物價的最新預測
展望未來,艱難的外圍環境在短期內應會持續。最近的經濟數據顯示主要經濟體的成長繼續同步放緩。然而,由於美國與大陸正為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進行磋商,雙方的貿易磨擦近來略為緩和。雖然陸美貿易關係暫時可能趨於穩定,但鑑於雙方在一些主要議題上的分歧尚待解決,仍存在不確定性。英國「脫歐」的不明朗情況,以及中東地緣政局風險,亦必須留意。許多中央銀行已採取措施放寬貨幣政策,但該等舉措應不足以扭轉2019年餘下時間全球成長減慢的趨勢。因此,香港的出口表現在短期內料會維持疲弱。
過去數月的香港社會事件越趨暴力,令遊客卻步、重創香港消費需求,以及嚴重打擊經濟氣氛。所有最新的大型企業及中小型企業調查均顯示,營商氣氛已變得非常悲觀。由於香港社會事件的衝擊尚未見減退跡象,消費及投資需求在2019年餘下時間料仍然低迷。
通膨展望方面,全球通膨溫和及經濟狀況欠佳,應有助遏制2019年餘下時間的整體通膨。不過,考慮到新鮮豬肉供應情況,通膨率可能在短期內仍然會略為高企,2019年全年基本消費物價通膨率預測,由8月覆檢時的2.7%上調至本輪覆檢的3.0%。2019年全年整體消費物價通膨率預測,亦由2.6%上調至2.9%。(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