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
人類歷史上,瘟疫發生時往往造成社會動盪不安,是貧富之間重新分配階級、讓人類社會大洗牌的機會。不過根據史丹福大學歷史系教授謝德爾(Walter Scheidel)研究顯示,這次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並不會讓社會和經濟大洗牌,社會繼續維持現狀的可能性更大,主要是富人政治和企業影響力還是相當大。
謝德爾是奧地利歷史學家,現在在史丹福大學教授古代歷史。他的主要研究興趣是古代社會和經濟史、前現代的歷史人口學及世界歷史的比較和跨學科方法。
他分析過去瘟疫爆發時,如何擾亂了當下現況並導致政治經濟的變化。例如1347年席捲歐洲、中東的黑死病鼠疫,削減了大量的英格蘭勞動力。低層農民階級對於貴族的不滿愈發踴躍,最後引發大規模民眾暴動,導致最後集權主義及封建時代結束,不過這些變革也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歐洲、中東地區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為此喪生。
謝德爾分析,雖然新冠病毒疫情比以前的瘟疫擴散度更高、範圍也更廣,但致死率較小,目前看來是會加劇現在既有的貧富差距。舉例來說,能在家裡工作的白領階級,幾乎不太可能失業;但不少行業得直接面對病毒暴露的風險,這些行業不是被迫關門就是必須直接面對被傳染的高風險。
他分析,照目前美國疫情發展來看,非裔美國人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比任何族裔來得高,主要是非裔人士多半都是低層勞工階級。另外則是自從居家避疫(shelter in place)以來,學校停課,一些學生由於家庭缺乏必要資源,甚至難以繼續維持網路上課的品質,導致失學,這些都是不平等現象。
謝德爾分析,雖然不少富人在疫情初期財產受到損失,例如企業關門、股票暴跌等,但事實上,與2008年金融海嘯時相比,他們的財產損失並沒有那麼多;但更多弱勢族群面對的卻是持續性失業、不穩定的生活、高債務以及無法負擔醫療的困境。
謝德爾表示,這波疫情並沒有辦法讓貧富重新洗牌,反而可能加劇了貧富差距,尤其在各方政府努力維持現況的情況下,加上各科技公司、實驗室積極提供更快更有效的療法,疫情對社會的破壞力愈來愈小,不過在全球經濟委靡不振的狀況下,社會可能更加兩極化,美國巨大的結構性不平等問題也很有可能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