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1
資料來源 : L’echo財經報 2020/09/19
比利時自從2003年1月31日通過在2025年前逐步淘汰核電的法律以來,贊成和反對的聲浪便一直沒停過,許多政黨也經常為此議題爭論不休。
目前比利時共有7個核反應爐,分別位於Doel和Tihange兩個核電廠。Doel有4個反應爐:Doel1啟用於1975年,發電量為445 MW;Doel2啟用於1975年,發電量為445 MW;Doel3啟用於1982,發電量為1,006 MW;Doel4啟用於1985,發電量為1,039 MW。Tihange有3個:Tihange1啟用於1975年,發電量為962 MW;Tihange2啟用於 1983年,發電量為1,008 MW;Tihange3啟用於1985,發電量為1,038 MW。至目前為止,核電依然為比利時能源生產結構中占比最高者(2019年占48.8%)。
根據2015年政府設下之除役時間表,Doel 3反應爐將首先於2022年10月1日正式除役,其餘6個也將在2022年至2025年之間逐步淘汰。Tihange1、Doel1和Doel2皆已延役過,將其運轉時限延長10年,除了昂貴的維護成本,該裝置也無法符合西歐監管機構協會WENRA(The Association of Regulators of Western Europe)自福島核災後所訂定之新的安全標準,意即反應爐必須能夠承受商用客機和軍用飛機墜毀時所帶來的衝擊。此外,幾年前Doel3和Tihange2反應爐的容器出現微裂痕,在安全議題上帶來許多激烈的爭論。假設比利時要延後廢核時限,Doel4和Tihange3將成為唯二的可能選項。
由KULeuven、Vito、imec和UHasselt等大學及研究機構共同成立之再生能源研究機構EnergyVille,針對淘汰核電對比利時供電安全之影響及其他能源相關議題之研究指出,假設將Doel4和Tihange3延役10或20年,CO2排放量將減少25或45兆噸(-1至-2%),並可每年節省1.06至1.34億歐元。
據EnergyVille估計,為了達成歐盟執委會設定的氣候目標(與1990年相比,2030年CO2排放量降低55%,到2050年降低95%),從2030年開始,無論有沒有核能,比利時能源結構須包含至少50%可再生能源,包括 4.6吉瓦的離岸風電、4.6吉瓦陸上風電以及11至12吉瓦的太陽能。其餘的電力則必須依靠進口和儲存的方式,加上比利時自己可生產之生質燃料、水力發電及天然氣等來提供。天然氣將在比利時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反核者主要的論點除了針對核能發電技術本身的質疑,以及發生如車諾比、福島等核災事故的風險,最棘手的還是核廢物的處置問題。瓦隆區與布魯塞爾區政府於2020年6月拒絕比利時專門處理放射性廢料及易裂變材質的國家機構Ondraf所提出之有關核廢料掩埋的解決方案。
電力公司Engie Electrabel希望比國政府能儘快就是否延後2025年廢核目標做出清楚回應。然而無論Doel4和Tihange3是否延役,Engie Electrabel均希望政府可分攤部分該公司在後續營運與維護工作上所需承擔之財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