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對近日亞洲各國成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之看法
2020-12-09
-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0)年12月6日以「中國取得世界貿易之寶座」為題,報導近日亞洲各國成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事,內容略以:
-
- 近日亞太地區通過RCEP,藉以強化亞太各國在世界貿易的地位,北京因此成為多邊主義的領導者。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由15個國家組成,由於中國為其成員,RCEP占全球GDP之30%,為世界最具規模之貿易協定。該協定由亞洲及大洋洲國家所組成,其中並未包含美國,美國於2016年川普總統當選後,即退出TPP等主要貿易協定。RCEP協定之形成係由於亞洲之地緣政治及經濟地位日益重要,同時此刻正值全球經濟衰退,中國自許擁護多邊主義,地位日益提升。
-
- 美國政府主張「美國第一(América primero)」及「經濟脫鉤(desacople)」,盼扭轉數十年以來之全球化。RCEP談判歷時8年,該協議於此關鍵時刻通過,與美國川普總統政府變動時間或有關聯性。RCEP係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成員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柬埔寨、寮國、緬甸及汶萊)於2011年所提出。中國推動RCEP以回應美國主導之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該協定之簽署被視為一項成就,惟美國川普總統於2017年宣布退出。亞洲商業中心(Centro de Comercio de Asia)之Deborah Elms主任認為,RCEP顯示亞太地區無論是否有美國加入,其表現均活力十足。
-
- RCEP由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及ASEAN組成,而印度於2019年退出。RCEP會員國間之商品關稅將調降逾90%。儘管RCEP許多會員國之間已有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且7個會員國亦同屬CPTPP會員(CPTPP係2018年美國退出TPP後所形成,會員國包括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及越南),仍具重大發展。
-
- RCEP為亞洲經濟關鍵國家之中國、日本及韓國首個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最重要者為原產地規定(ROO),意味著會員國之間僅需原產地證明即可自由流通產品,可降低成本並促進貿易交流。花旗銀行分析師Johanna Chua認為,儘管多數RCEP國家均為出口國,但多數貨物傳統上均出售至美國或歐洲等區域外之國家,亞洲內部之貿易則相對較為溫和。ROO措施於商業上可解釋為生產於亞洲,用於亞洲(en Asia para Asia),可改變目前貿易情形。RCEP亦包括各會員國領袖定期會議,盼成為一個討論經濟、貿易之平台,以利於區域整合。
-
- 道瓊分析師Mike Bird表示,RCEP與CPTPP相同,印度及美國均為主要輸家,將無法被納入單一原產地規則或參與決策過程。與CPTPP相較,RCEP之弱點為缺乏企圖心,調降關稅稅率較低,且未將勞工或環境保護規則納入協定。國際策略研究中心(el Centro para los Estudios Internacionales y Estratégicos, CSIS)認為,RCEP之貿易或投資爭端解決章節均相對弱勢,盼透過秘書處之成立,以解決會員國間之磨擦。同時,RCEP未納入數位貿易協定及資訊跨國流通規則,亦廣受批評。此外,該協議之通過雖被視為中國政府外交之勝利,惟該協定多數內容及規則係由其他會員國所完成,導致北京無法在區域貿易中發揮領導作用,爰使中國領導階層受質疑。
-
- RCEP將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大之自由貿易區,包含全球三分之一之人口及製造,強化中國崛起及美國衰落之論述,特別是美國川普總統任期時,美國所施行之孤立主義。因此,RCEP顯示中國於亞洲及全球之影響力之增加,中國意在強化實力,及改善其製造業之競爭力以因應面臨之壓力。
-
RCEP需ASEAN之10個成員國中,6個以上成員國之批准協定,及其他5個成員國中, 3個以上成員國批准,才能正式生效,預計協定生效需為期1年,屆時,其15個會員國原則上應已擺脫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Deborah Elms認為,該2項因素將可協助亞洲經濟成長,及在地緣政治及經濟上日益重要。另依據麥肯錫顧問公司(consultor McKinsey)之統計,亞洲將在2040年達到全球50%之GDP及40%之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