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2
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1)年3月22日報導,根據德國智庫PatentSight針對全球對脫碳有貢獻之專利技術分析,專利綜合影響力(The Patent Asset Index, PAI)最大企業為韓國的三星(SAMSUNG)電子、其次為日本的豐田(TOYOTA)公司。惟單從專利數來看,豐田脫碳相關技術專利數為全球第一。
根據PatentSight之綜合影響力排名,全球前20名企業中日本企業共有3家,分別為TOYOTA(第2名)、PANASONIC(第7名)及SONY(第18名)。美國企業有8家,韓國、德國及中國則分別有4家、3家及2家企業入榜。
前述專利綜合影響力指標係由PatentSight使用獨家軟體針對過去20年、50個脫碳相關技術領域(除風力發電及燃料電池等對氣候變遷有直接影響之技術外,尚包含省電技術等間接對氣候變遷有貢獻之技術)進行分析,以個別企業持有的脫碳相關專利數量及專利技術質量(Competitive Impact, CI)算出。其中CI指標係由各專利的技術價值(被其他專利引用之次數)及市場(在多少國家有申請並取得專利)計算。
本次脫碳相關技術專利分析結果指出,日本企業在「油電混合車」等汽車相關領域仍有優勢,但在「智慧城市」及「生質能」領域則落後美國及中國。
將50個脫碳相關技術領域,總數超過155萬件的脫碳專利技術以國別分類後,2010年日本在「電動車」、「油電混合車」、「全固體電池」、「自動駕駛」、「電動車電池充電」、「電池管理系統」等共10個汽車相關領域之專利數量為全球第一。惟至2020年僅有「電動車」、「油電混合車」及「全固體電池」等3領域仍維持專利數量第一之優勢,顯示日本在汽車領域之脫碳技術優勢已漸薄弱。
而日本在50個脫碳相關技術領域中,不具優勢(專利技術數量排不上前三名)的領域的共有15個,主要係「智慧城市」、「智慧住宅」等AI智慧相關技術應用領域及「生質能」及「生質炭培燒熱分解」等生質能源技術領域為主。
相較2010年,中國於2020年專利數最多領域從零增加到13個領域,特別在「廢棄物處理」、「水處理」及「回收」等領域大放光彩;2020年美國則是在34個領域中的專利數居首位,日本在脫碳相關技術領域已漸漸失去存在感。日本經濟新聞分析,在全球積極推動減碳排的現況下,日本雖亦積極進行相關技術研發,惟倘不戰略性選定並集中資源發展特定領域技術,則可能未來無法維持產業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