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資料來源: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德國聯邦交通與數位基礎建設部
文號:1104090044號
今(2021)年夏天德國西南部洪災肆虐,造成200餘人喪生及數十億歐元災損,氣候變遷議題遂成為9月底國會大選民眾最關注議題。各主要政黨目前漸趨共識,由於交通運輸消耗德國整體能源30%、占溫室氣體總排放20%,為達2045年淨零碳排目標,交通運輸改革勢在必行,未來將朝以下方向進行改善與升級:
一、降低私人交通工具碳排放:德國於2021年7月達成100萬輛純電動及油電混合車註冊上路之階段性目標,顯示政府對於購置電動車之補助效益初見成效,預料新政府將持續該政策,未來二手電動車得以更低廉價格進入市場、特斯拉(Tesla)於柏林近郊之車廠於本年下半年正式投產並將年產50萬輛電動車後,將帶來德國電動車汰換傳統汽車之世代。此外,德國將廣建自行車專用道,強化民眾汽車共享、自行車共享及使用電動滑板車使用觀念,並將給予地方機關更大之發言與決定權,以適度開發符合地方需求之創新交通概念。
二、優化公共交通網:德國目前約有4,800萬輛汽車註冊,儘管汽車碳排將逐步減少,未來仍須透過優化公共交通網,解決交通堵塞問題並便捷城鄉交通。德鐵(DB)營運鐵路網長達33,000公里,今年7月洪災毀壞約600公里之軌道及眾多橋樑,聯邦政府已規劃數10億歐元預算,以修復及擴建現有鐵路網、加速德鐵沿線標示與信號數位化,俾使鐵路網更為可靠及準時,另亦將增開大城市間車次,目標使大城市間每30分鐘即有列車可供搭乘,減少換乘等候時間。
此外,大選後不論由何黨取得組閣權,綠黨幾乎篤定將在新政府中發揮關鍵影響力。根據綠黨目前提出政見,將推動2030年後僅得銷售零碳排之汽車,綠黨亦矢言取消德國國內航班及對小型機場之補貼,俾減少飛機之耗能與溫室氣體排放。由於相關主張手段激進,且將可能影響德國核心之汽車產業以及亟需自疫情中復甦之航空產業,未來聯邦政府組成後,能否順利推動相關政策,有待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