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產經消息
全球大西洋鮭養殖稍有減少,本(2022)年即使生產330萬公噸仍有不足,日本有意就地生產
- 產經消息
-
全球大西洋鮭養殖稍有減少,本(2022)年即使生產330萬公噸仍有不足,日本有意就地生產
2022-04-28
- 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年4月28日報導,全球海面大型養殖鮭魚,在2019年初次超過300萬公噸後維持增產態勢。但去年北大西洋海水溫低等造成北歐產鮭魚發育停滯,儘管短暫原地踏步,但新冠疫情消費恢復中供需緊縮,造成全球市場追求鮭魚。
-
-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及投資銀行、生產國所傳送之資訊,推測養殖鮭鱒之生產量,2021年更新過去最高,最後可能達335萬公噸。全球最大之供給第-挪威未如當初預期之增加,次多之南美智利受赤潮影響所苦惱,後半年生產量恐受到壓制。
-
- 2021年挪威生產大西洋鮭原魚基礎達153萬公噸,較前一年度增加約12%;智利則較前一年減少約8%,但亦維持約70萬公噸。北大西洋海水溫低也阻礙英國鮭魚之成長,但也初次達到20萬公噸,而南半球之澳洲產量亦有微增,因此全體大西洋鮭約284萬公噸,較前一年增加6%,推測更新過去最高紀錄。
-
- 主要海面養殖鱒魚部分,挪威微增及智利變少,近年土耳其在黑海養殖生產量增加,雖僅約2萬公噸,較前一年之2020年已倍增,實際上日本買家亦熱衷從土耳其調配魚片,也有不透過貿易商社直接購買之壽司店。整體鱒魚約維持在26萬公噸,減產國由新興養殖國補充數量可能稍有增加,但本年烏克蘭情勢影響餌料之動向,如近年急速成長之俄國摩爾曼斯克州養殖之鱒魚,在經濟制裁下餌料不足,恐直接造成短暫減產。
-
- 在近年智利產銀鮭部分,穩定生產原魚基礎約20萬公噸。日本也有少量增產,國內除陸上養殖外,本年起至明年新加入養殖場將增加產量,並運用IT等在國內生產,未來也有出口之潛力。實際上本年國際價格上漲及急速日圓貶值,意外造成進口減弱,現況是日本國內生產量尚少,但「在地產鮭魚」色澤濃厚之地方養殖業者,據稱獲得消費地使用者諸多之詢問,似給予新加入養殖者佳音。
-
- 受國際價格左右之大西洋鮭養殖生產量,預測本年暫時性減少,主要仍是北太西洋海域挪威及法羅群島等減產,且預測加拿大緬因州及智利亦減產。歐洲專家預測大西洋鮭2021年較前一年增加6.8%,而2022年則微減0.7%,生產無法跟上全球需求擴大腳步,預想國際價格有上漲趨勢;大西洋鮭恢復生產預測將在2023年以後,初步估計超過300萬公噸之304萬公噸,也打出2024年314萬公噸;2024年挪威162萬公噸,智利77萬公噸、美國21萬公噸、法羅11萬公噸等,較2020年增產約16%。
-
- 按挪威養殖生產單一魚種-大西洋鮭行銷全球,天然條件及成本仍為最大考量。為減少使用水土資源,並避免增加社會成本之負擔,我國在適合箱網養殖之海域仍然有限,以及環保相關考量下,使用陸上獨立式循環養殖系統(RAS)似為努力方向,並似應養殖符合市場需求之產品,依國內市場規模生產既有消費習慣之魚種,倘有餘力再生產符合國際需求之出口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