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肯亞
P. 19
經 濟 環 境
次:紡紗(Yarn)、織布(Fabric)及成衣(Apparel)製造。在1960至
1980年代肯亞政府對國內市場採取保護政策,使得紡織業呈現「往上游
整合」(Backward Integration)之現象,使得大部分之紡織廠涵蓋1種以上
加工層次。惟由於本地市場規模不大,加上出口極少,使得大部分之紡
織廠無法達到規模效益,這些紡織廠之產品也僅能在本地市場銷售。
紡織業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出現衰退。原因出在當時歐美慈善
機構原擬捐贈予維多利亞湖區難民之舊衣服(按:本地暱稱其為
“Mitumba”,Mitumba係位於奈洛比之一貧民窟),卻被轉手至本地市場
上以極低廉之價格傾銷,這使得國內紡織業於1990年代早期崩解。1990
年起經濟自由化後,國外紡織品更得以源源流入,這使得國內紡織廠之
產能利用率降至50%。曾經是肯亞第5大外匯收入之紡織部門,在1990年
代中期至晚期掉到僅占國內生產毛額之一小部分。
美國自2000年10月起實施「非洲貿易成長法」(African Growth &
Opportunity Act, AGOA)後,肯亞紡織業及成衣業獲得重燃生機,該國紡
織品對美國之出口由1999年之3,950萬美元,急速成長至2004年之2億7,733
萬美元並於該年達到高點。2005年起則逐年緩步減少,原因主要來自於
原規範開發中國家輸往已開發國家紡織品配額之「多邊纖維協定」(Multi
Fiber Agreement, MFA)於2005年元月起廢止。
AGOA讓非洲紡織品及成衣業得以興起,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對賴索
托、馬達加斯加、史瓦帝尼、肯亞、模里西斯等來說極為重要,惟「多
邊纖維協定」(Multi Fiber Agreement, MFA)(1974-2004),於2005年元月
廢止後,中國大陸及印度等紡織品得以免受配額限制而長驅直入歐美市
場。前述非洲國家紡織品輸美均受到影響,其中以賴索托受害最大。美
國及歐盟後來限定中國大陸紡織品年成長率,才讓非洲國家得以暫時喘
口氣。惟統計顯示來自AGOA非洲國家之出口額逐年降低,來自亞洲國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