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氫能作為燃料能夠推動產業實現脫碳目標,是以全球知名汽車製造商都將氫能視為能源戰略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積極加速相關布局推動商業化應用落地。然而,氫能車的商業化面臨眾多挑戰,例如基礎建設不足、高成本、以及氫氣供應鏈不健全等問題,這些因素都影響了氫能車在市場上的銷售和推廣。因此,持續發展氫能動力系統,對於整體車輛產業的永續發展和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十分關鍵。
全球氫能車現僅有5.1萬輛,主要分布於韓國、美國、中國和日本,四國合計佔全球9成。氫能動力系統主要搭載於乘用車,商用車則正逐步增加。在商用車領域,純電動力系統因維護成本較低故為市場主軸;但多家車廠仍積極推動氫能技術,透過合作方式進行研發應用,並加速技術發展、市場普及。
車輛類型 | 說明 |
---|---|
氫能乘用車 |
|
氫能巴士 |
|
輕型氫能貨卡車 |
|
中型氫能貨卡車 |
|
重型氫能貨卡車 |
|
(資料來源:“Deployment of Fuel Cell Vehicles and 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 Infrastructure: A Global Overview and Perspectives”, Energies 2022, 15, 4975. / 金屬中心整理(2023/5))
根據韓國SNE Research統計已量產的氫能乘用車款,2022年全球氫燃料電池車輛達到20,690輛,年增率18.4%;以韓國Hyundai的NEXO銷售量最高(1.1萬輛)、其次為日本Toyota MIRAI(3,691輛)。
排名 | 車廠 | 車款 | 2021年 銷售量(輛) |
2022年 銷售量(輛) |
年增率 (%) |
---|---|---|---|---|---|
1 | 韓國Hyundai | NEXO | 9,227 | 11,179 | 21.2% |
2 | 日本Toyota | MIAI | 5,935 | 3,691 | -37.8% |
3 | 日本Honda | CLARITY | 294 | 209 | -28.9% |
4 | 中國大陸Maxus | EUNIQ7 | 9 | 204 | >20倍 |
其他 | 2,009 | 5,407 | 169.1% | ||
合計 | 17,474 | 20,690 | 18.4% |
(資料來源:“Global FCEV Market with 18.4% YoY Growth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SNE Research(2023/02) /金屬中心整理(2023/5))
氫能做為燃料動力系統已為全球商用車市場未來重要趨勢及佈局戰略。但車商更關注車用成本,包括充電網絡、氫能供應鏈、綠電或綠氫供應及訂價等影響因素。因此,目前高效能柴油動力系統商用車暫時仍被視為邁向淨零的過渡替代選項。
日本兩大汽車巨頭:Toyota和Honda,是早期氫燃料電池車的倡導者。Toyota提出推動氫燃料電池技術三大策略:提升燃料電池功能、加強推廣非車用領域及尋找合作夥伴。2014年推出首款氫燃料電池車MIRAI,並於2020年推出第2代。2022年與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合作開發兆瓦等級的氫燃料電池系統裝置。
Honda將氫能納入能源戰略重點。儘管於2021年停止量產Clarity氫燃料電池車,後續仍持續開發氫燃料電池系統,應用於商用車、船舶、太空領域和電源裝置等,並與Isuzu合作開發氫燃料電動重型貨車、與美國GM合作開發次世代氫燃料電池系統、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機構(JAXA)合作開發在太空環境可進行循環再生能源的系統。
韓國Hyundai自2018年起陸續推出量產氫燃料電池車NEXO、氫能巴士Elec City及氫能卡車Xcient,更於2021年提出2040年普及氫能於交通和其他工業領域的願景,同時亦與各國合作夥伴共同建構氫燃料電池系統供應,並進行氫氣基礎設施建置等。
歐洲車廠BMW、Renault和Stellantis也積極參與氫能技術發展。BMW早期專注氫燃料引擎技術,並與Toyota合作開發氫燃料電池系統。Renault與Stellantis則進行小型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開發,以應對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的挑戰。
在全球淨零碳排政策下,氫能源成為實踐脫碳目標之重要發展途徑,因此各車廠皆積極推展氫能車商業化的應用,其發展趨勢有四: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金屬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