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1
智慧終端半導體關鍵技術大突破 邁向下世代半導體新局
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 聯絡人:李俊和博士 電話:(02)2737-7083 E-mail:chhlee@most.gov.tw 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2022-03-25
公告「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主題式研發計畫- 化合物半導體設備發展推動計畫
一、 計畫目標 為強化資訊及數位產業發展,國內需積極發展以化合物半導體為核心的高效率能源轉換與應用技術,並利用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優勢成為下世代資通訊基地,以扣合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政策。然生產碳化矽晶
2021-12-22
先進精準定位的利器 毫米尺寸矽光子光纖陀螺儀驅動晶片
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 聯絡人:黃士育副研究員 電話:02-2737-7374 Email:syuhuang@most.gov.tw 近年來,台灣半導體晶圓廠製程技術具全球領先地位,整體半導
2021-11-25
電感元件領導商西北臺慶科技 斥資31億打造全球營運軸心
投資臺灣事務所今(25)日再添4家企業擴大投資臺灣,包括臺商回臺方案的西北臺慶科技、鉅橡企業、某科技廠及根留企業方案的閎康科技。截至目前「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已吸引1,071家企業超過1兆4,900億元
2021-10-08
ESG暨永續製造高峰論壇隆重登場 法規、技術、商模三箭齊發引領台灣半導體邁向循環商機
ESG強勢無法擋!為助半導體產業掌握ESG永續浪潮,在經濟部工業局支持下,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結合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共同主辦「ESG暨永續製造高峰論壇」,集結台積電、杜邦等國際國內外重量級產
-
2021-05-15
功率半導體工程及組件特性介紹
一、課程簡介: 1. Physics & Engineering for Power Devices (功率元件物理與工程) 2. New Generation Power Semiconduct
2021-04-21
2021 Touch Taiwan「光電及半導體設備零組件國產化專區」推廣展示
由金屬中心執行之工業局110年「電子設備產業發展計畫」,投入輔導國內光電及半導體設備與零組件業者提升技術能量,積極協助業者拓展海外市場及鏈結國際技術合作,為推廣計畫執行成果並強化國內產品市場能見度,結
2021-04-19
(4月19至22日) 2021 VLSI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
AI人工智慧、生物電子醫學、5G引領全球的前瞻科技同時也牽動半導體產業的變革,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由工研院主辦的年度盛事「2021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VLSI-TSA & VLS
2020-09-23
「半導體設備零組件國產化專區」展示
經濟部工業局長期致力於推動國內半導體設備及零組件產業升級,透過「電子設備產業推動計畫」專案,提升國內相關設備與零組件自製能力,減少進口設備依賴,藉以降低國內半導體終端業者生產成本。推動作法包含 1.
2020-06-18
積體電路製程監控、良率與故障分析技術人才培訓班
一、課程簡介: 半導體產業中製造到成品必須經歷很多材料的製程工序,每一個工序都可能會造成良率或可靠度不穩定,本課程著重積體電路製造產線過程中的監控量測與良率關係,確保積體電路製造中每一個製程都能符合
我們的優勢
-
臺灣交通建設便捷
-
臺灣IC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完整
-
具特色的生技產業聚落,
形成臺灣生醫廊帶 -
國家政策支持
政策焦點
-
矽基半導體領域:推動「A世代半導體計畫」(2021-2025年),針對下一個十年半導體產業所需的前瞻元件與電路、材料、製程檢測技術進行先期布局,探索2030年等效次奈米半導體量產技術之關鍵問題。
-
化合物半導體領域:推動「化合物半導體計畫」(2022-2025年),串聯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節點,規劃加速8吋關鍵製程設備開發,推動SiC(碳化矽,第3代半導體材料)粉體、8吋SiC晶圓自主,並鎖定高功率元件應用於電動車(摩托車、電動巴士)、綠能(風電),及高頻元件應用通訊(5G/6G)、低軌衛星。
-
量子領域:推動「量子科研計畫」(2021-2025年),預計5年總投入經費約為80億元,組量子電腦國家隊,讓臺灣持續在量子世代占有關鍵角色。聚焦量子運算、量子通訊,發展矽基技術,以因應10年後的運算需求、進而擴大臺灣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空間。
-
確保半導體人才供應:鬆綁法規讓高等教育結合產業發展所需,並遴選大學新設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與企業共同培育產業關鍵人才。
-
增加產業空間:更新新竹科學園區第3至5期的標準廠房。另將新設高雄橋頭、嘉義、屏東等科學園區,擴建臺南科學園區,提升產業群聚效應。
租稅措施
- 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5G相關項目: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適用期間預計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研發補助
成功案例
因應市場需求擴充產能
- 全球記憶體大廠美光科技2019年斥資超過新臺幣4,000億元,擴大臺中中科廠區產線,增加無塵室設備空間與技術升級,其中A3新廠已於2021年6月啟用。A3廠將是美光首座支援極紫外光(EUV)製程DRAM廠,預計2024年量產。
- 法商亞東工業氣體(Air Liquide)擴大投資新竹科學園區、臺中中港加工區,運用先進製程製造高純度之工業用氣體;另亦投資高雄、臺南設置氣體供應廠。
- 德國黃光設備廠休斯微(SUSS MicroTec)於2020年底在新竹科學園區正式啟動亞洲第一座生產製造中心,新廠將聚焦在研發製造光阻塗布顯影機、掃描式曝光機及光罩製程設備等精密黃光製程設備等。
- 日本半導體化學材料大廠德山繼新竹、雲林廠後,2020年9月宣布與台塑合資成立「台塑德山精密化學公司」,將在高雄興建電子級異丙醇 (IPA) 廠,搶攻半導體 5 奈米與 3 奈米先進製程商機。
設立研發/技術支援中心
- 由於臺灣在半導體的關鍵產業地位,艾司摩爾(ASML)持續擴充在臺的研發人力,以因應推出新一代「多光束(multibeam)電子束檢測設備」,預計未來四年增聘超過250名研發人員,在臺總員工數將超過3,000人,使臺灣穩坐該公司亞洲最大據點。
- 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IBM、亞馬遜(Amazon)、美商超微、德商默克、日商信越化學等知名企業,都在臺灣設置研發中心、資料中心或加碼擴建廠區,皆是看重臺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成就,以及相關優秀人才匯集的優勢。
設置功能別營運中心
- 艾司摩爾(ASML)在南科設立荷蘭以外的首座EUV(極紫外光)全球技術培訓中心,協助臺灣訓練EUV設備人才,並將持續擴大在臺的客戶支援團隊。此外,美商應材(Applied Materials)在竹科成立最新的全球技術培訓中心;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在臺投資半導體設備翻修及新機生產線。
- 因應5G與高效能運算先進製程的商機,世界雷射應用領導品牌德國創浦集團(TRUMPF)與臺灣的工研院及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合作,在臺成立「臺灣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先進雷射應用服務中心」,為臺灣半導體設備商提供先進技術服務。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事務所
檔案下載
臺灣重點發展產業-半導體(12.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