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平方公里) | 2,053 | |
土地使用情形 (工業區1.87%、商業區0.66%、農業區4.19%、住宅區5.91%、其他用地6.43%) | ||
人力素質 | 總人口(人) | 399.6萬人 |
總人口中男女比例(男%,女%) | 男48.7% 女51.3% | |
失業率(%) | 3.7% | |
就業人口(人,占該縣市總人口%) | 196.7萬,49.4% | |
各產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一級產業、二級產業、三級產業) | 一級0.5%二級32.1%三級67.5% | |
就業人口教育程度 | 大專以上占總就業人口61.67%(112年資料) | |
就業人口年齡結構 | 25-44歲者占總就業人口51.52%(112年資料) | |
資料來源: 1.國家發展委員會2023版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 2.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112年統計年報資料 |
新北市位居北臺灣陸(高鐵、臺鐵、捷運系統、高速公路及快速道路)、海(基隆港、臺北港)、空(松山機場、桃園國際機場)運輸的樞紐地位,即「北臺海陸空黃金三角」,造就了新北市擔任國際節點的區位優勢。藉由中山高及北二高兩條重要產業軸線貫穿其間的優勢,新北市儼然 成為驅動北臺灣經濟總體發展的中心點,也是連接東亞與中國之間的樞紐點,更是東亞各國面對歐美的關鍵門戶位置。
新北市是台灣最大的城市,擁有全台六分之一的總人口,更鄰近雙空港、雙海港,透過「三橫三縱」的高快速路網與「三環三線」的捷運系統,配合原有的市區道路,打造產業黃金走廊軸帶,中山高沿線主要以發展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為主,汐止、新莊及五股為其發展重心。北二高沿線則以推動半導體、影像顯示、數位 內容科技產業的研發、生產、製造為主,土城、中和、新店和深坑為主要發展核心。新北市政府努力將新北市打造成一個友商的國際城市,以交通、產業與都市「三元一體」的發展模式,帶動新北市轉型成為台灣的生產行銷重鎮。
新北市地處北台灣的關鍵位置,境內有多項重大交通建設,北接基隆港、西臨臺北港、南接桃園國際機場,更具備捷運、臺鐵、高鐵、快速道路 及二條國道高速公路等便捷交通設施。
目前已完成興建的八里新店線、西濱快速道路、西濱快速道路支線、特二號道路、臺一線高架道路、新北環河快速道路、 大漢溪環河快速道路、新店環河快速道路等,約200公里的快速道路路網,可以提昇企業的對外連結力,迅速銜接高速公路、機場及港口,有利企業進行全球布局。
Publication Date:2025/6/2新北市是許多國際企業的搖籃,且幅員廣闊、產業具有多元性,市府近年招商有成,國內外企業紛紛落地新北投資,而新北也運用既有的產經及區位優勢,於「六大區域」產業架構下發展,如中和與新店推動高階醫材、綠能及智慧電動車、八里運用台北港優勢、結合林口、淡水ICT產業發展成智慧物流中心、汐止與瑞芳發展生技資通訊產品產業,另建立板橋、新五泰及三蘆為金融與數位科技重鎮,土樹傳產則導入智慧製造,並協助三鶯地區陶瓷工藝AI智能化轉型。
新北市於110年宣布「零碳翻轉、新北先行」提出2025減碳30%,2040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並於112年6月成立全臺首創「新北Net Zero碳健檢中心」,協助企業邁向淨零轉型,提供法規諮詢、碳排評估、碳盤查資訊、綠色貸款、中央補助資源、淨零技術媒合等服務,並透過實體櫃檯、新北LINE減碳、新北E減碳信箱、新北零零碳專線等多元管道,建立專責的窗口,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減碳諮詢與輔導。
此外透過舉辦綠色能源媒合會,永續城市產業淨零論壇,減碳技術工作坊等活動,推動產業與政府、學界的合作,共同邁向淨零排放的目標。新北市政府期望透過碳健檢中心,陪伴企業釐清碳排熱點、設定減碳目標、媒合節能減碳最佳解方,降低企業「碳焦慮」,提升「碳」適應能力,為新北市產業永續發展邁出堅實的步伐。
創新是企業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鼓勵企業創新是政府協助企業提昇競爭力,開創藍海策略的重要推動工作。新北市持續推動「中小企業輔導團暨引領數位轉型應用計畫」,提供專業顧問諮詢輔導,積極協助中小企業爭取中央補助計畫,另導入技術創新與研發所需資源,並協助製造業者善用數位科技創新發展商業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使企業得以成長茁壯,並促進新北市產業發展。
在便捷公司商業登記審核方面,新北市政府目前已設置公司商業登記審查單一窗口,並針對各種投資障礙,提供專人專案服務。另外,配合經濟部建置相關作業的線上申辦系統,提供申請人透過網路傳輸方式,申辦公司商業登記相關業務,提高e化程度,提昇管理效能。
新北市將積極推動產業展售行銷工作,發展在地產業。具體措施包括將持續舉辦各類產品展售或促銷會,提供轄內廠商良好的行銷平台,並與相關單位進行資源整合,培訓出更優質的產業人才,協助企業打造品牌。此外,補助轄內產業辦理國內外參展行銷,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利基。
此外,新北市將擴大輔導特色商圈,一方面可活絡地方經濟及提振就業,另一方面可以營造地方特色、帶動區域經濟復甦。新北市將秉持「一鄉 一特色商圈」的發展目標,持續加強轄區內特色商圈的獨特性,常態性地舉辦各項聯合宣傳活動,打響商圈知名度。
新北市工廠家數近2萬家,為全國最多,傳統上以製造為主的六大傳統產業家數最眾,包含金屬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塑膠製品製造業、食品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電子零組件業。新北市政府除持續輔導傳統產業轉型外,更在原六大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結合創新研發、智慧化及數位匯流之產業趨勢,選定「六大區域產業」重點規劃,包含智慧物流、金融與數位科技、高階醫材、綠能、智慧電動車、生技資通訊、智慧製造、傳產加值產業,同時提供獎勵誘因,吸引六大區域產業廠商到新北市投資。
為帶動新北市整體經濟快速成長,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積極促進民間投資,以吸引多元產業進駐、輔導投資與擴大招商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具體目標,推動「公有土地招商」、「重大投資輔導」與「國際招商計畫」等,吸引民間的資金投入,例如新莊國際創新園區招商案、新莊Au捷運商城招商案、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招商案、林口中商36公有土地招商案、台北港特定區產業專用區招商案、台北港特定區娛樂專用區招商案等案皆已完成招商,未來將持續推動林口區力行段第四種產業專用區、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等案。
新北市幅員廣大,靠山面海臨河,地理環境豐富,造就29 區各有其獨特物產與文化,濃厚的歷史人文背景形成獨特的城鄉魅力,豐富的人文、 歷史、產業與觀光資源,已有許多在地特色活動躍上國際舞臺,如平溪天燈節、貢寮海洋音樂祭、鶯歌陶瓷嘉年華、烏來溫泉櫻花祭等,都是新 北市主要大型地方節慶活動,享有國際知名度,豐富了新北市文化的內涵與風貌,也是積極推動觀光產業發展的成果,未來更將以國際觀光都會 的風貌打造展演中心、流行音樂中心、國家電影中心等大型文化設施,輔以具有在地特色及國際吸引力活動的定期舉辦,更加強化觀光的發展潛 力。
新北市海岸線長達120 餘公里,境內的北海岸與東北角海岸擁有豐富的海景奇觀及海岸風光,成為國人最鍾愛的黃金旅遊路線。都會區域的經濟 活動與生活文化深受海洋的影響,都會區域海岸與近海地區擁有珍貴的海洋生物以及非生物資源,而海岸地區豐富的生態、人文特色以及海域環 境也構成了發展海岸觀光的機會。加上境內山多溪谷多,四季地景變化豐富,也是重要的觀光資源,風景名勝多不勝數,許多景點皆為全國之冠。臺灣觀光事業產值新北市約占全國10%,外國觀光客最喜歡遊覽的十大景點中,位於新北市境內的就有九份、烏來、野柳三處。這些豐富的觀光內涵與潛力,讓新北市成為國內名列前茅的觀光縣市,顯示新北市觀光產業發展可期。
Publication Date:2025/6/2園區名稱 | 主要產業類別 | 面積 (公頃) |
類型 | 年產值 (億) |
---|---|---|---|---|
新北產業園區 | 綜合型工業區朝研發、新興產業轉型 | 141公頃 | 電子零組件業、 機械器材業、金 屬製品業 | 4,000 |
土城工業區 | 傳統產業與科技業並存 | 107公頃 | 電子零組件業、 機械製造業、金 屬製品業 | 1,120 |
瑞芳工業區 | 傳統產業為主 | 38公頃 | 食品業、機械製 造業、電子零組 件業 | 75 |
林口工二工 業區 | 傳統產業與科技業並存 | 57公頃 | 機械設備業、金 屬製品及塑膠業 | 140 |
樹林工業區 | 傳統產業為主 | 22公頃 | 紡織業、塑膠 業、機械業 | 115 |
地址:(22001)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4樓(西區)
電話:(02)2960-3456 分機:5501~5506、5481~5486、5489~5497、5555、5556、5511、5516
專線:(02)2965-6402
傳真:(02)2964-4771
以客製化、主題式的媒合服務,協助企業解決投資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規劃提供企業臨時機動空間、專業經理人投資流程諮詢、一站式網路查詢服務。 「新北投資服務快捷窗口」透過下列一條龍式之招商投資行政協助,協助廠商投資新北。
地理位置 | 位於台灣北部 | |
---|---|---|
面積 | 2053平方公里 | |
土地使用情形 | 工業區1.87% 商業區0.66% 農業區4.19% 住宅區5.91% 其他用地6.43% | |
人口數 | 約404萬人 | |
總人口中男女比例 | 男48.7% 女51.3% | |
失業率% | 3.7% | |
就業人口 | 199.5萬 | |
就業人口占該縣市總人口 | 49.4% | |
各產業就業人口 占總就業人口% |
||
一級產業 | 0.5% | |
二級產業 | 32.1% | |
三級產業 | 67.5% | |
就業人口 教育程度% |
||
大專以上 | 53.98% | |
高中職 | 29.44% | |
就業人口 年齡結構% |
||
25-44歲 | 51.52% | |
資料來源 | 1.國家發展委員會2024版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 2.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113年統計年報資料 |